保定家教网报道:“屋顶小学”到底是何真面目
11月21日上午,穿过一片杂乱、肮脏的武汉市江汉区复兴五村的街道,走进逼仄、狭窄、阴暗的华安里社区巷子,几经拐弯,在一排“私房”中间,记者看到了凌智小学成才分校的招牌。
这所传说中的“屋顶小学”和大家平常看到的学校完全不同,它没有敞亮的大门,没有门房,没有操场,也没有鎏金的校名招牌,只有城中村的这栋简易居民楼里分割出的一间间教室。如果不是走进去看到了一屋子一屋子黑压压的小学生,你会误以为这只是一所普通的简易民宅。走进楼道,记者从窗户里看到五年级的班里,58个孩子挤在20多平米的教室里,窗外半米处便是另一栋私房的墙壁。
踏进防盗门做成的校门,穿过不透阳光的房间、狭窄的过道,走上只容一个成人通过的楼梯,到达四层小楼的屋顶,就是媒体报道中的“屋顶”,屋顶的开阔平台上竖着一根六七米长的旗杆,两个班级的孩子正站在那里举行升国旗仪式。
不少慕名而来的媒体记者爬上一个搭在屋顶凸处的竹梯子,站在一块块乱堆在那里的三合板、玻璃板、砖块上,向下拍照、摄像,一边还得留意着脚下已经被踩碎的玻璃碴子。这时记者看到,这片城中村的私房区,房子和房子的间隙不足半米,顶楼以下完全透不进阳光。稍不注意,人就可能踩空,从房子的缝隙间摔下去。
据凌智小学总负责人孙红枫介绍,这栋房子里有两个学校并存:红枫幼儿园和凌智小学成才分校。红枫幼儿园有一百多个孩子,凌智小学成才分校有两百四五十个孩子,共约四百余名学生。这些学生几乎全部是附近外来打工者的子女,来自全国各地。
“有黑龙江的、福建的、湖南的···五湖四海,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复兴五村这片城中村,有卖煤的、卖面条的、卖菜的、做建筑小工的,各行各业。”一位学校后勤大妈介绍。
后勤人员介绍,中午吃饭,有的家长给孩子些钱,孩子自己在街上买着吃。有愿意在学校搭伙的,午饭一人交三块五。还有一些吃“免费午餐”的,这来自社会上的捐赠,有名额限制,只有一些学生能享受。
“失实报道”让屋顶小学再受关注
“羊城晚报的报道完全失实,第一,我们小学不是12年来一直都这么拥挤、一直在屋顶上升国旗的,这只是暂时的情况;第二,政府、教育部门并不是对我们不管不顾、不闻不问的,社会各界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孙红枫对围在她面前的媒体解释。
目前的凌智小学有两个校区:凌智小学总校,和凌智小学成才分校。凌智小学成立于1999年,当时校址位于江汉区高家台,一楼是菜市场,二楼就是小学教室,学生活动也在屋顶上,只是“那个屋顶面积很大”。2008 年9月,由于房租问题,凌智小学搬到了站北新村,学生升旗主要用学校门前居民楼间的过道,到学校屋顶做操也是分班轮流上去。而今年8月,由于站北新村拆迁,学校迁到了目前的复兴五村华安里社区。由于目前只有一部分学生搬了过来,便是现在的凌智小学成才分校。“刚搬来的时候我们没有那么拥挤的,但由于原来同在复兴五村的贺家墩私立小学关闭,这一片的学生都涌了进来,学校就有点拥挤了。”
“政府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不管是学校的学籍管理还是老师的评先奖励都是和公立学校一视同仁,孩子们还有补贴。”孙红枫有点激动。
“按照规定,我们核定的学费标准为每学期420元,目前国家给了每学生每学期105元的杂费补贴,学生一个学期只用交315元。”成才分校负责人黄望珍说。
“我们办学条件确实简陋,但是要算笔账。”孙红枫掰起手指头,每个学生每年840元,凌智小学两个校区学生约600人,那么小学总收入约50万。而成才分校租的这栋房子租金每年6万,总校租金也是6万。“我们签到了2015年左右,合同里还约定每年房租上涨10%。”孙红枫说。
收入减去每年的房租12万,剩余的38万元要支付教职工工资、水电费、维持学校正常运转。” 目前成才分校共有教工24个人。据透露,每个人的工资约1000元左右,带课的老师们有的是公办学校的退休教师,有的是农村分流的老师(农村合并学校分流),有的是刚毕业的师范院校大学生。
教育部门:简易小学消失是必然
在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发展规划科科长汪建设也坚称羊城晚报的报道失实。“屋顶小学的存在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目前是公办教育资源的盲区。”
据介绍,十几年前,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身处武汉商业金融核心区域的江汉区变得高楼林立,寸土寸金。为保证城市建设,大量城中村被拆迁,流动人口向汉口以北移动。然而该区域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流动的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需要。于是,当时江汉区出现了大约30所简易民办小学,高峰时有1万5千名小学生就读。
这些学校当时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缓解社会压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简易学校很明显不符合办学条件,条件简陋、设施不完善,但是如果强制关闭,这几千名孩子就要面临失学。”一位武汉市教育局负责人说。2004年,国家出台规定:农民工子女入学由流入地解决。“经过六年多的努力,江汉区解决了不少农民工子女去公办学校读书的问题,让孩子们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户籍限制,也没有借读费等门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能够享受到武汉市民的子女一样的读书条件。”汪建设说,但是仍然有一些地区,由于发展较慢,使得像凌智小学这样的学校仍然存在。江汉区大约还有5所这样的小学,有大约2000名孩子在读书。
对此,教育部门称,他们尽了最大努力去扶持、帮助简易民办小学,改变他们的办学条件,投入资金兴办校舍、修建办公室,图书室,并联系企业进行捐助。针对办学成本高的问题,教育部门还设立了民办教育专项补助,同时奖励办的比较好的小学,获得奖励的小学的教师们的社保全部由教育部门买单,学校的安全监控设备也完全由教育主管部门投资。
“我们对简易小学的监管是不打折的,这些学校在学籍、先进评选、教研等方面完全和公立学校享受同等待遇,教育局每周还会派人去这些简易小学视察,定期组织专家去听课,我们对老师的培训也格外尽心。”汪建设说。
然而,这些学校毕竟条件太过简陋,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把孩子们妥善安置到公办学校去。“这些简易民办小学是在过渡时期的过渡政策下的过渡产物!消失是历史的必然。我们最多再用五年时间,就能把孩子们妥善安排到明亮宽敞的校园里去。”汪建设说,随着一批新的公立学校的建成,再过3到5年,这些简易民办学校必然将不复存在。
黄望珍则认为,简易民办小学的存在解决了社区孩子入学问题。“虽然入读公立学校学费少一点,但是其他方面花费多,像吃饭、买书本、零花,都比这里贵得多,另外还有农民工孩子和当地孩子的融入很困难,所以有的家长还是愿意把孩子送到我们这里来。”
一手创办起凌智小学的孙红枫则寄希望于社会的帮助。“希望城管部门能批准我们把这栋房子加盖两层,那样会宽敞很多;最好是有哪位好心人士有空闲的厂房能租给我们,让孩子们能走下屋顶升旗。这个学校办了12年了,我和学生们都对它很有感情。”
更多请浏览保定家教网资讯中心:www.bdqhjj.cn
编辑者:保定家教网(www.bdqhj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