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家教网报道: “小升初”,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过程。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应采取免试就近入学的方式。然而,近年来各地“小升初”乱象频出,各种隐性和变相的择校方式层出不穷,“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被逐渐模糊,给不少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中国雅虎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725人参与),93.9%的人坦言现在“小升初”给家长(微博)带来的压力大,其中69.7%的人认为“非常大”。
调查中,85.5%的人有孩子。41.5%的人来自一线城市,40.3%的人来自二三线城市,12.3%的人来自县城。70后占55.6%,80后占22.2%,60后占13.7%。
91.3%的人直言“小升初”是拼关系、财力、精力的比试
家住北京的梁女士,孩子明年就面临“小升初”了,为了“打好这一仗”,他们每天都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类辅导班。“我跟孩子父亲都在普通单位,享受不到共建制度,更不奢望让孩子当‘条子生’。我们只能老老实实靠成绩,所以花些钱让孩子参加培训班,努力考几个证书。”
“看着孩子这么累,我们做家长的也难过。不过没办法,别的孩子都参加,自家孩子不去肯定就落后。我们只能拼尽全力。”梁女士说,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的花费,一年就得三四万元。
北京市民刘静秋的孩子今年上四年级。她告诉记者,为了孩子“小升初”,全家已经丧失90%以上的娱乐时间,户外活动几乎没有,在家里总是督促孩子做作业、上培训班。
她说,为了择校,一些家长只好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得远的,只能每天来回奔波接送孩子。如果没有老人帮忙接送,就必须由夫妻中的一方放弃事业发展,全力照顾孩子。“这都是择校闹的,可大家都在择校,你敢不择吗?”
70后李楠是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他发现,“小升初”已经不仅是高年级学生家长关注的问题了,从孩子上小学的那天起,家长就要开始为“小升初”筹划、奔波。“作为‘工薪族’、‘北漂’,我们没有多少社会关系和背景,只能‘拼孩子’,所以必须参加各种培训和考试。”他为孩子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首先,选小学时就要考虑将来电脑派位可能归属哪个中学,作为‘保底’;然后,从一年级起,就带孩子参加奥数、英语、艺术等各学科的培训,拼命考级、考证、考牌!”
“小升初”存在哪些乱象?84.0%的人认为是“以钱择校:不合理的择校费容易滋生教育腐败”;72.0%的人表示是“以权择校:共建制度使电脑派位形同虚设”;63.6%的人指出是“以优择校:孩子奔波于各种培训班,不断参加比赛拿证书”;58.5%的人表示是“以‘坑’择校:占坑班让家长和孩子投入大量精力和金钱”。
“多年来,‘小升初’乱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反而更加复杂混乱、五花八门,让家长和学生茫然无措、不堪重负。”北京理工大学(微博)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微博)表示。
“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初中,家长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北京市民黄建文感叹。他的一个同事,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可以连读初中的重点小学,交了3万元赞助费,又在小学附近租了房,每天挤公交车上班。“还有家长设法托人引荐然后交赞助费,还有人争取共建。总之,有什么就‘拼’什么,压力都大啊!”
调查中,91.3%的人直言,“小升初”更多是在考家长,是一场拼关系、拼财力、拼精力的比试。
81.6%的人指出“小升初”乱象丛生是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
南京某重点学校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今年有3000人报名,但只录取200人,中间要进行两次考试。“现在家长都喜欢拼孩子,独生子女又多,父母对孩子的各种投入也毫不手软。”
“公立学校属于公共资源,为什么要划出三六九等?”武汉市民周水认为,如果公共教育资源均衡,就能够真正实现就近入学。“为什么中考(微博)没有那么乱?因为考试公平、公开、透明。‘小升初’乱就乱在有升学考试,却不透明。每个学校分别考试,又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考试资格,往往要通过一些其他的渠道,从而形成种种怪异的利益链。”
什么原因导致“小升初”乱象丛生?调查中,81.6%的人指出是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68.8%的人认为是入学规则不公,人们没法通过正常途径让孩子入学;59.1%的人表示高考(微博)和就业竞争的压力前移到了义务教育阶段;51.4%的人认为是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教育不惜血本;41.7%的人表示是校外培训市场推波助澜。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指出,择校热的出现是政府的责任。这几年,政府部门不断发布禁择令:有的要求就近择校,有的要求学校在招生时不看证书、禁止测试。但一些禁令反而使很多择校活动更加猖獗,很多家长更加不堪重负。“现在一些政府部门对待‘小升初’问题,是该作为的时候不作为,不该作为的时候乱作为。”
他认为,造成“小升初”乱象的最根本问题,是义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各学校之间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存在很大差异。“《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要推进地方教育均衡,要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差异。但实际上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并不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微博)青少年工作系教授刘卫兵也表示,“小升初”乱象背后的症结在于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迟迟得不到解决,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相关部门监管还不够严厉。
81.5%的人期待均衡教育资源,取消变相重点学校制度
提起“小升初”,保定市民张先生就满腹怨言:“我的孩子本来是阳光健康的,没有参加课外辅导班,但看了很多书,懂得很多知识。因为没有参加辅导班,他后来没有考进市里最好的初中。看到他周围的好朋友都考上了,他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伤害,一下子蔫了。这段时间我的中心任务,就是如何让他恢复自信。可恶的‘小升初’择校,让孩子在花一样的年龄就遭受人为的风暴打击。”
北京家长赵亚梅的孩子今年刚好“小升初”,她感叹,“这种没有规则的游戏简直要把家长逼疯。孩子也非常痛苦,他们这么小就要开始接受权、钱、拼爹等人生法则!真是不敢想象这个社会的未来。”
如何解决“小升初”乱象?调查中,81.5%的人希望均衡教育资源,取消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72.2%的人期待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校长、教师交换流动制度;69.6%的人希望建立全面公开的阳光录取招生程序;63.3%的人建议严格定义就近入学的原则,取消“共建生”、“条子生”等择校名目;50.3%的人认为应规范培训市场,禁止培训机构与“重点学校”勾结。
如何消除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学生家长余东有三点建议:一是政府拨款要按学生规模而定,不要按学校的好坏来定;二是教师平衡配给,建立学校间教师的轮换制度,使每所学校都有机会得到高水平教师任教;三是严厉打击教育腐败,严肃考试纪律,调动学生公平竞争的积极性。
调查中,77.1%的人希望“小升初”实现严格的免试就近入学。
熊丙奇指出,《义务教育法》严格规定实行严格的免试就近入学,但前提必须是义务教育资源的分配平衡。“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时,一定要努力有所作为。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让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大致均衡。还要监督政府履行职责。”
他表示,维护受教育者的权利,是治理当前所有教育乱象的根本。需要转变政府的教育政绩观、调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也是权力和权利博弈的结果,只有公众有权利参与管理、决策与评价,才可能转变政府部门的政绩观,才能监督政府切实履责,而不是把教育权力作为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
杨东平建议,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建立起一种新的教育治理机制。另外,要明确各级政府的不同责任,实行教育信息公开,建立可监测、可追踪的评价指标,并实行教育问责。更多请浏览保定家教网资讯中心:www.bdqhjj.cn
编辑者:保定家教网(www.bdqhjj.cn)